邓铁涛
国医大师
(1916-2019)
邓铁涛,男,汉族,中国共产党党员,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
1916年出生,广东开平人
1932年就读于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
1938年正式从事中医医疗
1956年起在广州中医学院从事医、教、研工作
1962、1979年广东省人民政府两次授予“广东省名老中医”称号;
1990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1993年中共广东省委高校工委等五个部门联合表彰,授予“南粤杰出教师特等奖”;
1994年获“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荣誉证书
2001年获香港浸会大学名誉理学博士学位
200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著名老中医邓铁涛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
2004年,“邓铁涛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在广州召开,邓老作特别演讲《中医与未来医学》。
2005年受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
2007年被遴选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诊法”代表性传承人
2009年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首届”国医大师“
一、主要学术成就
p论治重症肌无力的突出成就
重症肌无力。当今医学界一致公认该病的治疗至今仍然是世界性的难题,病情反复是该病的最大特点。1986年10月,邓铁涛承担国家科委“七五”攻关课题“重症肌无力疾病脾虚证型的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并任课题组组长。提出“脾胃虚损,五脏相关”理论指导临证,以“强肌健力,补脾益损”原则治疗重症肌无力252例。经过五年艰苦临床研究工作,1991年1月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技术鉴定。在鉴定委员会的七名成员中,中国协和医院神经科许贤豪教授、广州呼吸病研究所钟南山院士都是当时我国西医界著名专家,他们肯定中医中药治疗重症肌无力效果。该项研究获199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p冠心病辨证论治及家传验方
20世纪70年代,邓铁涛组织广州中医学院冠心病研究小组,通过对冠心病住院及专科门诊患者的临床调查与治疗观察,发现中医气血痰瘀的理论,对指导冠心病及其它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均有临床意义。冠心病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是心气(阳)或心阴虚,标实为痰浊或痰瘀互结。北方冠心病之标实,瘀血为患者多,治以活血化瘀为常法;岭南地区冠心病患者,身处南方,土卑地薄,气候炎热,环境潮湿,身体禀赋多属气虚或气阴不足,以气虚痰浊型多见,治宜益气除痰。邓铁涛以益气除痰佐以化瘀的方药治疗冠心病100例,总有效率达95%。其后撰写《冠心病辨证论治》一文,发表于《中华内科杂志》1977年第1期,产生深远地影响。
心绞痛也是冠心病需要面对的临床难题,古人云胸痛彻背,背痛彻胸,令人绞痛不已而梗死。邓铁涛献出祖传验方五灵止痛散,服食方便起效迅速,为邓氏医学传家宝之一,而该方之分量配伍是他经过半个世纪临床摸索确定的。该药于1984年通过技术鉴定后成为三类中药新药,他把研究成果转让给广州中药三厂,又把5万元技术转让费全部捐献给中华中医药学会。
p发展中医理论,创新五脏相关学说
中医五脏相关理论是祖国医学的现代创新理论,从1961年邓铁涛首次提出“五脏相关”,历经半个世纪的研究,2005年列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中医专项,成为学科前沿课题。
五脏相关学说,乃中医理论核心之一的“五行学说”的继承与发展。
五脏相关学说处于世界科学将从以“原子论”为中心的科学理论走向以“系统论”为方向的时代,它在世界医学的平台上是医学上的创新。因为“五脏相关学说”可以说是“中医的系统论”,是中国医学理论的“整体论”。
西方医学越走越窄,认为“基因组”足以揭露生命科学的众多问题,已达到微观医学的顶峰,而“五脏相关”理论则与之相反,既继承“天人相应”观,把人体放在宇宙空间、时间长河、社会群体,又重视个体差异,是以“人”为本的宏观医学的基础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行学说创始于数千年前,但中医五行学说经二千多年前贤的不断修正与补充,其间已经发生不少的发展与变化。它已经像秋蝉一样脱壳高居而长鸣。21世纪的今天应是中医基础理论突变的时候了,我们大胆提出以“五脏相关学说”取代“五行学说”。
五脏相关学说,既继承于五行学说,又根据历代医学家在临床实践中加以发展与修正,我又经过数十年与临床相结合而提出来的。
——邓铁涛,2007年10月8日
p融合诊法与辨证,创建“中医诊断学”
中医自古以来并无诊断学科,望、闻、问、切称为“四诊”,而辨证则分散在医经、方书之中。1956年邓铁涛提出把中医基础理论中四诊与辨证部分内容独立出来,加以系统化形成独立的学科——中医诊断学。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邓铁涛被委任主编《中医诊断学》第一版及第二版全国通用教材,后又被委任主编第五版《中医诊断学》教材及高等教育参考丛书之《中医诊断学》,使诊断学成为一门比较完整的学科。他主编有研究性质之《实用中医诊断学》,受到英国邱吉尔利文斯通出版社之重视,于1999年由玛丽尔•艾吉尔将其全文翻译出版。
p开岭南地域医学研究之先河
上世纪80年代,邓铁涛提出了发展岭南医学学派的论题。他主持广东医史学会过程中大力倡导岭南医学之研究,后来广东省中医药局提倡岭南医学,建设岭南医学研究会,出版丛书,邓铁涛教授起了带头领军的作用。
岭南医学是在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下,把祖国医学的普遍原则与岭南地区医疗相结合,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逐渐形成起来的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结合当地文化的地域性医学。1979年改革开放首先从广东开始,邓铁涛当时已有远见,我国中医药学术研究重心,有逐渐南移之趋势。
二、大师风范
p数度上书中央 积极进言献策
1984年初春,中央军委副主席徐向前元帅南下广州,邓铁涛担任保健医生。他以一个普通“中共党员中医”的名义写信给中央,信中说:“发展传统医药已明文写入宪法,但我们失去的时间太多了,必须采取果断的措施使之早日复兴。”中央领导同志作了“认真解决好中医问题”的批示,并以《邓铁涛同志给徐向前同志的信》为题作为中央政治局参阅文件(1984年5号)印发。不久,国务院讨论了国家中医药管理专门机构的问题,请田纪云协助卫生部认真解决好中医问题。1986年1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宣告成立。
邓铁涛第二次上书中央是1990年。当时中央计划精简机构,中医药管理局拟在精简之列。1990年8月3日,邓铁涛联合全国名老中医路志正、方药中、何任、焦树德、张琪、任继学、步玉如等七人,联名给江泽民总书记上书,请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职能只能增加,不要削弱”。10月9日得到答复:同意加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管理全国中医药工作职能。中医药管理局被“保下来了”。
第三次是1998年,行业调整“抓大放小”,引起西医院校合并中医院校风。8月11日,邓铁涛再次联合任继学、张琪、路志正、焦树德、巫君玉、颜德馨、裘沛然等中医老专家七人,联名上书给朱镕基总理:中医药是一个很有前途的知识经济领域,我们千万不可等闲视之;中医小,西医大,改革绝不能“抓大放小”。11月2日,“八老”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答复:总理已作批示,请张文康同志研办。中西医院被合并两所后被紧急叫停了。
2003年4月“非典”期间,邓铁涛以“中医应在‘非典型肺炎’治疗中发挥作用”为题写信总书记。在信中建议中医介入抗“非典”,为后来我国中西医结合抗“非典”打下了基础。
p培育中医英才 桃李遍天下
提倡名师带徒,抢救中医学术,是邓铁涛在中医高级人才培养方面独到做法和见解。1978年,他被批准为首批中医学硕士生导师;1986年9月,他成为中医内科学博士生导师。1990年10月,他成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之一,首届“全国继承老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拜师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他代表500位老中医致词,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学我者必须超过我!继承是手段,振兴中医、发展中医,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健康服务,走在世界前头才是我们的共同目的。”
邓老于1992年设立“邓铁涛奖学金”奖励后学;2003年设立“广州中医药大学邓铁涛基金”资助开展中医药课题研究。
如今邓铁涛桃李遍天下,学生遍五洲。已培养硕士研究生27名、博士研究生15名、博士后1名,师带徒培养学术继承人及弟子计24名。学术队伍研究领域涉及中医内科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岭南医学研究、中医各家学说、中国医学史、中医诊断学、中药学等等领域。邓老的许多学生弟子已经成为知名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不少也成长为省级名中医,他们在传承邓老的学术经验的同时,又为中医药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中青年骨干人才,邓铁涛师承团队正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老中青相结合的一支学术队伍。中医薪火相传,学术生生不息。
p弘扬仁心仁术 践行大医精诚
邓铁涛教授提倡:“上工治未病医之上策;仁心仁术乃医之灵魂”。
邓铁涛认为,养生保健的指导思想是“上工治未病”。他预言,未来医学必将把养生放在最重要的地位,要靠中医的养生治未病理论去引导未来的卫生保健和预防。为了更直接地惠及社会,邓铁涛特意献出“邓老凉茶”配方,支持“凉茶”申遗,支持广东中医药文化建设。2006年5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粤港澳21家凉茶生产企业的18个品牌54个秘方及术语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在获得认定的54个凉茶配方以及术语中,“邓老凉茶”占9席,位居所有凉茶品牌之首。
2016年、2018年“邓老凉茶”两登纽约时代广场!
2003年初,“非典型性肺炎”疫情暴发。邓铁涛及时指导弟子运用中医方法积极参与救治病患。当年4月,香港疫情危急,医管局请求广东派遣医生支援,并由邓铁涛、周仲瑛及颜德馨等老中医通过电话进行指导。最后,前往支援的中医教授载誉而归,受到香港特首董建华表彰。5月1日,邓铁涛在《中国中医药报》公开发表“论中医诊治非典型肺炎”,随后即被国内外多家媒体如《世界科学技术》《科技中国》《中国社区医师》《新中医》《天津中医药》《大公报》等转载,成为中医抗“非典”的重要参考。5月5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任命邓铁涛为抗“非典”专家顾问组组长。由于有邓铁涛等名老中医的合力攻坚,中医在抗“非典”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邓老家中挂着一块铜匾,上书“大医精诚”,这是他85岁寿辰时卫生部领导同志赠送的。“大医精诚”是对他从医70多年精神风貌的概括。他治愈过无数疑难杂症,一些抢救危急病人的故事感人肺腑。例如,2003年邓老救治重症肌无力患儿小林,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组专程从北京来广州采录该故事。2005年医学大家校园行“广州中医药大学巡讲报告会”,邓老以“仁心仁术”为主题,为广大师生体悟医学之灵魂带来精彩讲演:
“二十一世纪前半叶,我的希望:人类将摆脱化学药品的副作用,摆脱创伤性的检查,以及治疗技术带来的痛苦与后遗症。医学要讲人道主义,要达到仁心仁术的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实行上工治未病,医学将以养生保健为中心,使人人生活过得更加愉快、舒心还有潇洒。我认为:二十一世纪是中华文化的世纪,是中医腾飞的世纪。”
(邓铁涛,2005年12月15日)
2017年12月首届“北京中医药大学岐黄奖”在北京揭晓,此次殊荣分别授予102岁的国医大师邓铁涛和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屠呦呦(诺贝尔奖获得者),表彰他们为发展中医药事业、造福人类健康所作的贡献。春节后,邓老将所得的奖金悉数捐出,用作重症肌无力和心血管病的研究经费。
2019年1月,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在广州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