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丨 传承铁涛理想 弘扬中医事业 ——评《国医大师邓铁涛学术经验传承研究》

劳绍贤
2021-09-06
来源:广东新南方中医研究院

原载于《中国中医药报》2021年9月6日第8版


书评 丨 传承铁涛理想 弘扬中医事业 ——评《国医大师邓铁涛学术经验传承研究》01.jpg



      2021年7月,刘小斌等主编的《国医大师邓铁涛学术经验传承研究》由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该书扉页写道:“谨以本书之成纪念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国医大师、我们敬爱的导师邓铁涛教授!”体现了作者对老师的真挚敬意。


    该书在扎实的文献收集、理论研究及现代科学研究下,将邓铁涛宏大的学术体系溯本求源、条分缕析。该书的出版在很大程度上标志着邓铁涛学术经验传承研究的新突破,该书的研究模式对于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研究能起到示范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拓宽研究视野

    既往对邓铁涛学术经验的研究,研究焦点均集中于邓铁涛一“点”。整理研究国医大师学术经验是传承的源泉,而梳理国医大师传承人对国医大师学术经验的继承,是传承的延续与发扬。因此,研究的焦点需要由“点”拓展至“面”。明确医家之间的学术代际关系是开展传承研究的必要基础。

   

   该书第一章以传统中医学派研究范式为主,借鉴学术谱系研究方法,参考国家相关文件,结合邓铁涛学术团队实际情况,编纂了“岭南中医邓氏学术流派传承谱系”,梳理了以邓铁涛为中心、前后四代学者的代际关系及师承方式。这是首次对邓铁涛学术谱系进行梳理,将邓铁涛学术经验传承研究的视野拓宽至师生群体之间学术演变的研究。

厘清学术脉络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传承研究中,学术谱系的梳理固然重要,但关键是研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如何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与时俱进、历久弥新的学术演变。任何学说理论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一个学说从提出到成熟,必然经历长时间乃至数代学者的反复修订、实践、提高。对学术自身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研究及反思,即研究学术发展的历程,借其文本和成果,通过考镜源流、分源别派,历史地呈现其学术延续的脉络,由此思考学术发展的趋势。这是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学术内核进行凝练的必要过程,是所谓“传承”应该重视的核心问题。当代的名老中医师生群体活跃于临床与学术,故对其学术成就与历史影响作出评价是有困难的。但是,及时地将当代名老中医师生群体的学术材料充分整理,剔除非学术因素的影响,将其放置更广阔的中医学术史中以历史的高度进行审视与评价,这种研究对于凝练名老中医学术建树、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培养传承人才均有重要作用。


    邓铁涛矢志岐黄八十年,学术领域宽广。该书第二章选取邓铁涛主要的学术领域,基于翔实的资料及客观的对比分析,重在探讨邓铁涛的学生在邓铁涛学术经验的基础上所做出的发挥,更难能可贵的是能在此基础上给予恰当的学术评价。这种研究在目前名老中医的研究领域中并不多见,对于对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等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重视临床实践

    中医通过长期临床实践的积累,逐渐将临床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进而凝练为理论学说,进一步用于指导临床实践,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完善。历代中医各家学说均是为解决临床问题而提出,亦是在解决临床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脱离临床谈理论是空谈,无视临床实践而指望理论创新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邓铁涛老师常常教导我们:“临床实践乃中医之生命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传承,深刻理解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是基础,也需要在当今临床实践中自觉应用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更应随着社会疾病谱的变化、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化,积极拓展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临床普适性,力求运用名老中医学术经验解决不断出现的新的临床 问题,以此促成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传承创新。


    该书在第三章与第四章中大篇幅关注邓铁涛学术经验在当今临床实践的应用,如第四章基于邓铁涛学术经验拟订重症肌无力(含危象、胸腺瘤)、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诊疗方案,一方面体现了邓铁涛的学生在运用邓铁涛学术经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充实、凝练邓铁涛的学术内涵,另一方面也体现了邓铁涛学术经验在后学不断的临床实践中得以传承进而彰显其价值。若无后学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应用并修订,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将束之高阁,成为古旧书堆而湮没于历史。既言“传承”,该书重视临床实践是抓住了“传承”的重要方面。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研究是一项需要拥有定见、定力并代际传承的长期工作。该书的主审邓中光、主编刘小斌、副主编邱仕君,三位均是国医大师邓铁涛学术经验代表性传承人,他们带领一批青年学者共同完成了该书,展示出他们传承邓铁涛学术经验的心志与努力。然而,该书的出版仅仅是新的起点,仍有许多命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邓铁涛的学术研究领域宽广,在做好传承的同时,应着力对其最具代表性的学术理论及临床经验进行重点研究。

书评 丨 传承铁涛理想 弘扬中医事业 ——评《国医大师邓铁涛学术经验传承研究》02.jpg






作者简介

      劳绍贤(1937~),男,湖南长沙人,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长沙“劳九芝堂”中医世家第十代传人,1956年入读广州中医学院(现广州中医药大学),是该校首届本科生;1962年在广东省委书记区梦觉同志的亲自主持下拜邓铁涛为师。是我国中医脾虚证、脾胃湿热证和中医药防治胃癌癌前病变现代研究的开创者之一。

     劳绍贤教授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获“广东省名中医”称号;2008年起担任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