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论治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多灶性、多向性、致残性、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慢性、进行性随意肌麻痹为特征,表现为由于皮层、延髓和脊髓运动神经元退行性变,主要累及运动系统而致随意运动功能障碍,可不同程度地合并上、下运动神经元障碍。
肌萎缩侧索硬化见症繁杂,虽然中医难以找到一个与之匹配的病名,但刘小斌教授据该病临床见症,结合中医理论,并传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学术经验,认为该病总属中医“虚损”病证,病机关键在于脾肾气血虚损。刘教授认为,观察鱼际肌是否萎缩是判断有无肌肉萎缩的关键。
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病情总是处于进行性加重的过程中,临床上需要对其加重的速度作出判断。刘教授通过长期临床观察,认为肌束震颤是判断本病加重速度的重要体征,若肌束震颤范围越广泛、次数越频繁、程度越剧烈,则提示本病尤其是肌肉萎缩、无力的发展速度越快。刘教授认为,判断有无肌束震颤及病情轻重的关键在于舌诊,临证应当重视望舌,望舌重点在于观察有无舌肌震颤及能否伸舌至口外,若患者能伸舌至口外尚为佳兆,若伸舌不过齿则为恶候。
对于肌萎缩侧索硬化的中医治疗,刘教授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主张以大补气血,健脾益肾为大法。刘教授传承邓老经验,临床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常用五爪龙、千斤拔、牛大力这三味岭南草药,以求健脾补肾,强肌健力,祛湿活络,补而不燥,理劳疗损。此外,本病为虚损重证,草木无情之品终嫌力薄,故刘教授每于方中加入血肉有情之品以填补精血、补肾助阳,如鹿角霜或紫河车。
2010年10月23日二诊。
患者服药后症状无明显变化。守法不变。
处方:方一:黄芪、五爪龙各60g,党参、千斤拔、茯苓、薏苡仁各30g,大枣20g,白术、杜仲、山茱萸、牛膝、防风各15g,紫河车10g、甘草5g。7剂。
方二:黄芪、五爪龙各60g,党参、薏苡仁、鹿角霜各30g,茯苓、大枣、熟地黄、生地黄各20g,白术、肉苁蓉、杜仲、山茱萸、牛膝各15g,甘草5g。7剂。先服方一,再服方二,服法同前。
四诊至九诊
患者自发病至今已近5年,从未服用利鲁唑,服用中药后病情加重速度较服中药前减慢。目前仍在随访治疗中。
邓老师承团队曾长期师从邓老开展重症肌无力的临床与科研工作,临床疗效确切,欢迎咨询、预约和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