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邓老学术经验,探索肌萎缩侧索硬化的中医治疗

黄子天
2021-09-22
来源:广东新南方中医研究院

辨证论治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多灶性、多向性、致残性、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慢性、进行性随意肌麻痹为特征,表现为由于皮层、延髓和脊髓运动神经元退行性变,主要累及运动系统而致随意运动功能障碍,可不同程度地合并上、下运动神经元障碍。


肌萎缩侧索硬化见症繁杂,虽然中医难以找到一个与之匹配的病名,但刘小斌教授据该病临床见症,结合中医理论,并传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学术经验,认为该病总属中医“虚损”病证,病机关键在于脾肾气血虚损。刘教授认为,观察鱼际肌是否萎缩是判断有无肌肉萎缩的关键。


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病情总是处于进行性加重的过程中,临床上需要对其加重的速度作出判断。刘教授通过长期临床观察,认为肌束震颤是判断本病加重速度的重要体征,若肌束震颤范围越广泛、次数越频繁、程度越剧烈,则提示本病尤其是肌肉萎缩、无力的发展速度越快。刘教授认为,判断有无肌束震颤及病情轻重的关键在于舌诊,临证应当重视望舌,望舌重点在于观察有无舌肌震颤及能否伸舌至口外,若患者能伸舌至口外尚为佳兆,若伸舌不过齿则为恶候。


对于肌萎缩侧索硬化的中医治疗,刘教授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主张以大补气血,健脾益肾为大法。刘教授传承邓老经验,临床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常用五爪龙、千斤拔、牛大力这三味岭南草药,以求健脾补肾,强肌健力,祛湿活络,补而不燥,理劳疗损。此外,本病为虚损重证,草木无情之品终嫌力薄,故刘教授每于方中加入血肉有情之品以填补精血、补肾助阳,如鹿角霜或紫河车。

传承邓老学术经验,探索肌萎缩侧索硬化的中医治疗01.png

刘小斌教授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亲笔处方
因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的处方量大力宏,若按常规中药服用方法每天服用两三次则有壅滞中满之弊,故刘教授主张应减少服药数量,1剂中药可煮2次,分2天口服,每天服药1次,每次不超过250mL。刘教授认为该病为虚损病证,并非每天增加服药数量便可早日好转,关键在于谨守病机,积极调治,长期服药。

刘教授常叮嘱患者,日常饮食少吃寒凉之品,如海带、绿豆等;多食温补,日常饮食可用黄芪、五爪龙、党参、山药、薏苡仁等煲瘦肉、牛肉、羊肉汤等。
验案介绍




患者某,男,1968年11月出生,广东开平人。
首诊:2010年10月8日。

主诉:四肢乏力伴肌肉萎缩、肌肉震颤1年余。

患者自2008年底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双上肢乏力,继而出现鱼际肌肌肉萎缩、上肢肌肉震颤,日渐消瘦,呈进行性加重。到外院就诊,肌电图结果提示:“广泛神经元性损害”,诊断为“运动神经元病”,未予系统治疗。

刻诊见:四肢乏力,四肢肌肉萎缩,肌束震颤,构音不清,饮水反呛,可自行走路,动作迟缓。双手鱼际肌萎缩,伸舌过齿,舌肌震颤,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

中医诊断:虚损病(脾肾虚损)
西医诊断:肌萎缩侧索硬化

治法:大补气血,健脾益肾

处方:黄芪、五爪龙各60g,党参、千斤拔、鹿角霜、熟地黄各30g,大枣、茯苓各20g,白术、杜仲、山茱萸、牛膝各15g,防风10g,甘草5g。7剂。

每剂水煎2次,分2天口服,每天服药1次,每次药量不超过250mL。



二诊

2010年10月23日二诊


患者服药后症状无明显变化。守法不变。


处方:方一:黄芪、五爪龙各60g,党参、千斤拔、茯苓、薏苡仁各30g,大枣20g,白术、杜仲、山茱萸、牛膝、防风各15g,紫河车10g、甘草5g。7剂。


方二:黄芪、五爪龙各60g,党参、薏苡仁、鹿角霜各30g,茯苓、大枣、熟地黄、生地黄各20g,白术、肉苁蓉、杜仲、山茱萸、牛膝各15g,甘草5g。7剂。先服方一,再服方二,服法同前。



三诊

2011年1月18日三诊

患者诉服上药后症状有所缓解,遂交替服用前诊两方至今。仍感四肢乏力,肌肉时有震颤,服药以来体质量无减轻。伸舌过齿,舌肌略有震颤,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药既见效,继守前法。方予大补气血及补中益气交替服用。

处方:方一:黄芪、五爪龙各60g,千斤拔、牛大力、鹿角霜各30g,熟地黄、生地黄、制首乌、茯苓各20g,肉苁蓉、杜仲、白术、大枣各15g,甘草5g。7剂。

方二:黄芪、五爪龙各60g,党参、制首乌各30g,白术、山茱萸、杜仲、肉苁蓉、石斛各15g,当归、升麻、柴胡各10g,陈皮、甘草各5g。7剂。

方三:方二去制首乌,加紫河车10g。7剂。

方四:方一去杜仲,加防风、牛膝各10g。14剂。



四诊至九诊


2011年4月2日至2012年12月3日患者坚持按时就诊。在此期间始终坚守上法治疗,随证加减。
四诊时诉肌肉震颤次数增加、范围扩大,于方中加用蜈蚣1条或全蝎、土鳖虫各10g。

五诊时诉胃纳不佳,加谷芽或麦芽30g。

六诊时因感冒后咳嗽咯痰。
处方:五爪龙、千斤拔、牛大力、太子参、谷芽、山药、薏苡仁各30g,茯苓20g,白术、浙贝母、龙脷叶各15g,陈皮、甘草各5g。
咳嗽愈后仍守前法治疗。

七诊时诉四肢乏力加重,至八诊时患者走路需他人扶持,九诊时已无法自行走路,坐轮椅来诊。



十二诊

    患者坐轮椅来诊,四肢乏力,构音不清,吞咽顺畅,不能自行走路、穿衣,可自持勺子吃饭,动作迟缓。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伸舌过齿,舌肌震颤,舌淡胖有齿印,苔薄白,脉沉细。中药仍守前法治疗。

患者自发病至今已近5年,从未服用利鲁唑,服用中药后病情加重速度较服中药前减慢。目前仍在随访治疗中。

邓老师承团队曾长期师从邓老开展重症肌无力的临床与科研工作,临床疗效确切,欢迎咨询、预约和就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