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铁涛曾撰文对多种心血管病进行论述,分别是:1977年《冠心病的辨证论治》、1978年《略谈心悸的辨证论治》、1980年《高血压病辨证论治的体会》、1981年《冠心病辨证论治的认识与体会》、1986年《对冠心病的认识与辨证论治的体会》、1988年《耕云医话·三十二、降压》。2001年至2007年,邓铁涛每月一次到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心脏中心查房。
邓铁涛先后指导12名研究生以心血管病研究撰写学位论文。1981年由邓铁涛进行师资培训的赵立诚、李贵芬也从事心血管病临床工作。2001年至2011年,先后收徒吴焕林、邹旭、阮新民、张敏州、林宇、吴伟康、吴伟,均为心血管病临床工作及研究者。
(一)辨证强调多脏相关,分清主次
邓铁涛辨治心血管病不局限于治心一脏,强调应综合五脏辨治,抓住主要病变脏器,协调各脏关系。如论及冠心病时,邓铁涛指出:“五脏是一个互相关联的整体,不能把心孤立起来。本病与肝、脾、肾都有密切的关系,如补心益气往往离不开健脾、除痰必先理脾;血压高又往往与肝、肾阴阳失调有关,都宜根据先后缓急,予以调理。”
(二)治疗重视兼治痰瘀
邓铁涛认为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多属中医本虚标实之证,标实强调痰、瘀二邪,治疗时重视兼治痰瘀。如冠心病,邓铁涛认为:“临证观察,冠心病患者一般以心阳虚而兼痰浊者为多见。到中后期或心肌梗死的患者则心阳(阴)虚兼血瘀或兼痰和瘀者为多见。因此对本病的治疗,我们比较着重于补气除痰;除痰是一个通法,与补气药同用,通补兼施,有利于心阳的恢复,故本病心阳虚型我们常用温胆汤加参治疗。”又如风湿性心脏病,邓铁涛认为:“风湿性心肌炎是以心阴虚及风湿重者为多见,笔者常以生脉散以益气养阴,用威灵仙、桑寄生、蒺藜、木瓜之属以疗风湿。若兼瘀则以丹参、红花、桃仁之类以祛瘀。”
(三)主张与现代医学相结合
邓铁涛主张中西医结合诊治心血管病以提高临床疗效。如论治“心悸”这一中医病证,邓铁涛提出:“从个人粗浅的体会来看,今天对心悸的辨证宜与西医的辨病结合起来,从而找出新的规律,以提高辨证论治的水平。”又如邓铁涛在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心脏中心查房期间,指导学生研究中医药治疗在冠状动脉搭桥围手术期患者的应用。
(一)整理邓铁涛诊治心血管病医案及经验
从1978年开始即有学生开始整理邓铁涛诊治心血管病经验及医案。早期研究主要有1978年赵立诚、李贵芬介绍邓铁涛治疗冠心病经验及记录医案,1983年赵立诚、邓中炎介绍高血压病经验,1987年梁德任介绍邓铁涛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经验。
其后,在多部介绍邓铁涛学术经验的著作中均有涉及邓铁涛诊治心血管病的经验整理、医案记载、验方整理。如:1998年邓中光、邱仕君整理之《邓铁涛临床经验辑要》,2001年刘小斌、邓中光、邱仕君、邓中炎整理之《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邓铁涛》,2004年邱仕君、邓中光、刘小斌等合编之《邓铁涛医案与研究》,2010年《邓铁涛临床经验辑要》再版《跟名师学临床系列丛书·邓铁涛》,2011年刘小斌、郑洪主编之《国医大师临床经验实录·邓铁涛》,2012年邱仕君主编之《邓铁涛用药心得十讲》等。
邓铁涛历届研究生也多有相关论文发表,如:李南夷1995年《邓铁涛教授治疗心衰的思路与方法》、2014年《邓铁涛教授诊治高血压病的经验》、郑洪2002年《邓铁涛教授治疗风湿性心脏病验案》,杨利2004年《邓铁涛教授“冠心三论”》、2005年《邓铁涛教授治疗冠心病经验采菁》等。
对邓铁涛治疗心血管病临床经验及医案整理研究的高峰是在邓铁涛到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心脏中心查房期间,邓铁涛多名学生参与整理如:吴焕林记录邓铁涛在此期间诊治的多则心血管病医案,整理其临床经验。邹旭记录邓铁涛诊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医案。张敏州记录邓铁涛诊治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医案,并整理邓铁涛论治冠心病介人术后病症的辨治经验。
(二)运用五脏相关学说指导心血管病诊治的理论化实践
邓铁涛学术团队对五脏相关学说与心血管病这两个领域的研究时间跨度均达数十年,在不同的时期中,均自觉运用五脏相关学说指导心血管病诊治。如邱仕君主编之《邓铁涛医案与研究》书中,总结邓铁涛对风湿性心脏病主要病机的认识为“本虚标实,五脏相关”;心力衰竭的主要病机为“心脾两虚,痰瘀相关”,辨证论治“五脏相关,以脾为主”;高血压的主要病机为“五脏相关,以肝为主”,辨证论治“调肝为主,兼顾他脏”。
又如邓铁涛在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心脏中心查房期间,吴焕林基于邓铁涛学术经验,并在邓铁涛指导下开展心血管疾病研究,以五脏相关学说之子系统“心脾相关”立论,将邓铁涛诊治心血管病学术经验总结为“调脾护心法”用于指导心血管疾病诊治,代表作《心脾相关论与心血管疾病》于2004年出版。
(三)形成重视气虚痰浊证的临床风格
邓铁涛治心血管病喜用治气虚痰浊证之温胆汤加减,体现其重视痰浊的学术观点,曾指导多名研究生开展心血管病气虚痰浊证的相关临床、实验研究。邓铁涛的学生或从理论角度探讨从痰论治冠心病心绞痛;或观察益气除痰法治疗心血管病之临床疗效;或观察益气除痰法治疗心血管病之病理生理变化;或将邓铁涛验方制成新药,如王清海研制之“复方芪麻胶囊”(曾用名血压健),方显明研制之益心通脉饮,广东省中医院之邓老冠心胶囊、邓老暖心胶囊等;或参考邓铁涛治疗心血管病经验制订科室临床诊疗方案,如广东省中医院心内科。
邓铁涛的学生不断拓展益气除痰法的研究。如:刘小斌总结邓铁涛验方“邓氏温胆汤”运用经验、学术渊源与学术传承,阮新民、吴焕林梳理痰证的方药及疾病研究,陈立典将邓铁涛痰瘀相关理论用于指导中风病康复治疗。
(四)形成多个学术团队延续研究
目前,邓铁涛的学生在不同单位组建各自学术团队开展心血管病临床及科研工作、主要有广东省中医院吴焕林团队、邹旭团队、阮新民团队、张敏州团队,既有团队之间的合作,又相对独立;广西中医药大学方显明团队;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王清海团队。
各团队共同特点有四。一,各团队核心研究者均为邓铁涛学生,均延续邓铁涛诊治心血管病学术经验。二,对心血管病的研究既有总体之把握,又各对某一心血管病有相对侧重之研究,如王清海于高血压、张敏州于冠心病介入、吴焕林于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围手术期等。三、各团队核心研究者逐渐成为高层次中医学者,如王清海为全国第四、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方显明为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四,各团队形成学术梯队进行临床、科研研究。
邓铁涛及其学生在心血管病这一领域的研究中,从人才传承角度看,形成了以邓铁涛为首的学术团队,多名学生延续邓铁涛学术经验研究心血管病,并又各自带出学术团队。从学术理论看,形成了五脏相关学说指导心血管病诊治及重视气虚痰瘀两方面鲜明学术特点。从临床实践看,邓铁涛及其学生在应对不断变化的临床疾病谱的同时,不断加深及拓展五脏相关学说与气虚痰瘀的临床普适性,体现了名老中医学术观点与时俱进的演变历程。从学术成果看,邓铁涛及其学生出版众多论著并获诸多奖项。因此,在中医诊治心血管内科这一领域,邓铁涛及其学生具备形成一个中医学术流派的条件。
——本文节选自《国医大师邓铁涛学术经验传承研究》
书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