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中医邓氏学术流派对岭南医学研究的学术传承与发展

邓铁涛师承团队
2021-11-04
来源:

、邓氏学术流派对岭南医学的研究历程

邓铁涛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岭南医学。自1979年开始,邓铁涛先后指导4名硕士研究生研究岭南医学,于1982年、1994年两次主持点校《医碥》。1986年邓铁涛与靳士英在广东医史分会成立大会上做学术报告《略谈岭南医学之特点》,正式提出“岭南医学”概念。1988年邓铁涛在岭南医学研讨会总结发言,系统论述岭南医学。

邓铁涛的学生以岭南医学为研究主题,先后获得多项课题支撑。如刘小斌主持2004年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岭南中医学术史研究》、2007年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岭南中医药名家研究》、2009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岭南医学史研究》等。



、邓铁涛对岭南医学的研究

邓铁涛注重岭南医学一手资料的收集整理,也注重对岭南名医学术资料的保存、整理与研究,如指导邱仕君对岭南名医程康圃与杨鹤龄儿科学术经验的整理研究,后经刘小斌、邱仕君、肖衍初点校,将程康圃《儿科秘要》与杨鹤龄《儿科经验述要》合为《岭南儿科双璧》于1987年出版。

岭南中医邓氏学术流派对岭南医学研究的学术传承与发展01.png


邓铁涛对岭南医学研究提出诸多原则性的论述。对于岭南医学的特点,邓铁涛、靳士英归纳为“三个重视”:重视岭南地区的多发疾病、重视岭南地区特产的药材和民间经验、重视吸取新知。

岭南中医邓氏学术流派对岭南医学研究的学术传承与发展02.jpg



对于岭南医学的研究意义,邓铁涛指出:“岭南医学是祖国医学普遍原则和岭南地区实际结合的产物,这一研究的成果不仅可以表现该地区医学发展的特殊性,通过对这些特殊性的研究,反过来也有助于认识整个中国医学史发展进程。”

对于岭南医学的研究方法,邓铁涛指出:“要深化岭南医学之研究,必须注意提高史学研究水平,掌握先进的科学方法,深入讨论阐述历史表面现象与本质,从理论角度加以提高,不可草率下结论。”

对于岭南医学的研究展望,邓铁涛指出:“关于岭南医学的渊源,岭南医家的传略、学术思想、著作的研究;关于岭南地区的诊法、治法、疾病史的研究;关于少数民族、药厂史的研究;关于岭南与海外中医史的研究;以及我省有特色的专科史的研究等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而岭南医学学派的形成与发展,更有待于我们在医疗实践中去努力。”


、邓铁涛的学生对岭南医学的研究

(一)广泛积累整理岭南医学文献资料
文献资料的收集、积累、整理是研究岭南医学的基础,而岭南医学文献资料以往缺乏整理研究。邓铁涛的学生长期致力于岭南医学文献的积累,成果可观。

医学的历史由人物构成,中医学术成就通过名医体现,考评岭南医家是岭南医学的先行性研究。邓铁涛的学生选介岭南医家,如卢朋著、卢乃潼、陈任枚、何梦瑶、黄省三、陈伯坛、潘兰坪、刘渊等;刘小斌等主编《岭南中医药名家》,界定“岭南名医”概念,收录了岭南历代代表性医家177位,编撰其生平传记并整理其学术经验。

医著是中医学研究的基本素材,邓铁涛的学生通过将古代岭南医籍进行影印、点校后出版,成为岭南医学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如李剑主持《岭南中医药文库·典籍系列》将39部岭南医著影印出版(截至2015年11月11日),为研究岭南医学提供了诸多难得一见的宝贵素材。

医案是研究医家临证经验的最直接资料。岭南医家的医案记载零散,缺乏发掘整理。刘小斌的博士研究生李禾学位论文《1949年以前岭南医家医案的收集整理及姜桂附应用状况的相关研究》,收集1949年以前岭南医案共1671则,展现了历代岭南医家医案的概貌。

验方是医家临床经验的集中体现。刘小斌的博士研究生刘成丽学位论文《关于广州地区名中医验方的调查与整理研究》,以177位广州名老中医的验方为研究对象,整理了88位名医的884首验方,并进行统计分析与学术评述,进而总结广州名医的学术经验与特点,讨论广州名医处方用药的岭南特色。

(二)岭南医学研究的专题化
随着资料积累与研究方向的分化,开始形成不同的研究专题系列进行深入探讨。

岭南医学史研究,以刘小斌《岭南医学史》与靳士英《岭南医药启示录》为代表。《岭南医学史》存史纪事,全方位记述岭南地区医家、医著、医论、医事,是一部地域性医学通史,该著作获第七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奖一等奖。《岭南医药启示录》致力讨论岭南医药发展史中具有代表性的医家、著作、事件,着眼于促进岭南医学的发展,宣扬岭南医学的优良传统与总结若干经验教训。

岭南中医邓氏学术流派对岭南医学研究的学术传承与发展03.jpg

岭南医学与岭南文化研究,以郑洪《岭南医学与文化》及《岭南摄生录》为代表。《岭南医学与文化》回顾岭南古代医药文化的发展和演变,阐述中医学在岭南传播的情况及其对岭南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揭示医药文化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岭南摄生录》是一部从历史和文化视角讲述关于岭南医药与养生的短文集,讲述岭南地区的养生民俗与文化。

岭南地方疾病研究,以郑洪对“瘴气”的考证为代表。一方面基于传统医史文献研究方法,对历代医著中“瘴气”的实质内涵与演变过程进行考辨;另一方面也将“瘴气”放置于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考察,从疾病、历史、社会相结合的角度多元分析。

(三)岭南医学研究的理论化
自邓铁涛提倡岭南医学研究以来,从最初文献资料的收集、医家经验的整理,到学术研究的专题化发展,虽然在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上均有进步,研究方法学上出现多学科交叉的趋势,但均属于局部理论的学术探讨。从理论化角度来看,岭南医学要从经验医学上升为理论医学的层面,需要从学理上进行理论化工作。邓铁涛的学生将岭南医学逐步超越经验层次的理论化过程,表现有三。

一是对岭南医学若干基本概念的界定。概念是理论研究的逻辑出发点。刘小斌《岭南医学史》界定“岭南”的范围,规范历代岭南的地域范围、岭南医学的取材原则,在岭南医学研究领域成为被广泛接受的准则。

二是对岭南医学理论体系的构架。刘小斌主张以临床学科分类,以构建岭南医学理论框架,对岭南医学理论进行梳理归纳,在此基础上阐述岭南中医学术及流派发展。

三是对岭南医学理论特色内涵的总结。对地域性医学的研究不仅要彰显某一地区的中医学术,更应注重发掘该地区医家具有地域性特点的理论创见,这才是支撑地域性医学理论的学术基石。


岭南中医邓氏学术流派对岭南医学研究的学术传承与发展04.jpg

小结

邓铁涛既是最早倡导系统研究岭南医学的学者,也是国内较早提倡开展地域性医学研究的学者。邓铁涛认为“岭南医学”从医史各家学说文献研究开始是整个学术方向的基础性工作,其后可以延伸至临床各个领域。时至今日,全国地域性医学流派研究是中医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注重医史文献研究是开展地域性医学流派研究的必要基础已成共识。岭南医学作为其中重要的地域性医学流派而颇受重视,也得益于邓铁涛及其学生长期的研究作为其基础。


——本文节选自《国医大师邓铁涛学术经验传承研究》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