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名称:铁涛理想——百年中医邓铁涛书法展
主办单位:珠江美术馆 广东新南方中医研究院 岭南画派纪念馆
展览地点:珠江美术馆
展览时间:2021.1.9—2021.1.29
参观请提前预约,预约电话:020-62383388
前 言
邓铁涛(1916—2019)是我国著名中医学家。在长达一个世纪的人生历程中,邓老不但见证了近百年中医学发展之风云起伏,而且,他把个人志业与中医药事业发展紧密相连,勇担历史使命,其非凡一生,为中医事业呕心沥血,躬身践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铸就了中医一座丰碑。
邓老学术研究过程中,我们惊喜地发现,邓老一生酷爱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书法——“书法是中华文化独有的艺术之花”!邓老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曾经用书法表达对社会与时代大事的关切和论述,用书法记录百年中医发展历史,留下了一批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中医特色的书法作品。书以言志,文以载道。值此结集,择要介绍一二。
“书法是一种艺术,有继承有创造,能流露作者的性格,也能体现作者的工力,所以有书法之称,亦能形成各种不同流派。艺术原从实用中来,书法艺术之与实用关系,似乎更密切一些,由于从实用中来,所以不应说的太玄妙,由于是一种艺术,所以又和其他艺术一样,不能不讲究基本功。”(《历代名家学书经验谈辑要释义》邓铁涛手抄本,1963年,33.5cm×21.5cm)
沈尹默先生这番话,不仅是书法理论,也有助于认识和掌握中医艺术属性,对研习中医者不无裨益。因此,沈尹默先生所著的《历代名家学书经验谈辑要释义》备受邓老推崇。1963年,时值参加全国中医教材的编写会议,邓老主编《中医诊断学讲义》之际,他就曾撰文指出中医学科建设离不开好的教科书。在教学、临床工作繁忙之余,邓老坚持手抄《历代名家学书经验谈辑要释义》,全书共100页,所耗几时,今不得而知,然全书自始至终落笔沉稳有力,酣畅淋漓,一气呵成。足见邓老对书法的酷爱与学术追求的坚持。
青年时代的邓铁涛,在救亡运动进步文化影响下,如饥似渴地阅读了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及《鲁迅全集》等,确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这些思想不仅成为他日后钻研中医学宝库的指路明灯,也逐渐内化为邓老的治学思想,并呈现在他许多书法作品之中。1967年,邓老毛笔抄写毛泽东同志《为人民服务》全文,并装裱布展于家中客厅最显眼处。他以书法作品的形式回答了生命之终极意义,回答了矢志中医事业之宗旨。对于毛泽东同志对中华诗词文化的创造性传承,邓老也是赞赏不已,因此,他毛笔抄录《毛主席诗词三十七首》全书,恭录《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以书法文化之仪式表达对民族文化之骄傲和弘扬之决心。又如弘扬鲁迅精神,邓老曾书写鲁迅先生名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还曾木刻鲁迅先生肖像,以志铭刻鲁迅先生之风骨。
书法也是邓老回忆峥嵘岁月,怀念战友的主要形式。特别是当年一起在香港从事东江纵队秘密交通站联络工作的好友谭军、彭会以及冯杲等老战友。“五十年过去,回头望,北风凛冽抹不掉,岭南树上枝头绿,东江之水接延河。八十年代,十多年来东江水奏鸣曲,掀起了经济大潮,席卷三山和五岳。”提笔书写这首纪念东江纵队成立五十周年的诗词,一笔一划,邓老心中澎湃激情,不减当年。
邓老为中医而生,毕生精力为中医的生存发展奔走呐喊,毛笔,就是邓老手中的号角和抗争的枪杆!“中医之命运有如和氏之璧!”“切勿自我从属!”“振兴中医功在国家造福于人民!”一字一句振聋发聩。
2004年邓铁涛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在广州隆重举行。邓老在开幕式上作了“中医与未来医学”的特别演讲。全面阐述了“未来医学”的系列理论观点,描绘了中医学发展之理想愿景:一、“仁心仁术”是未来医学的最高精神境界;二、医学模式将向“人天观”发展;三、“养生重于治病”;四、未来医学之路;五、21世纪的希望。可谓是邓老晚年学术之大成,犹如一篇中医的“宣言书”。2016年,年过百岁的邓老欣然挥毫,以墨抒情,书写该报告全文,全卷长达十米。因分为多个时段书写,字体有所不同。又因年岁不饶人,长卷末段仍留下一部分内容未完成书写。将“未来医学”留给后学去续写,或许未尝不是邓老之初心。诚如邓老所反复强调的,“中医之道重传承”;又如《铁涛理想》,强调中医不仅要“有创新性的学术成果”,还要“有一支可以持续发展的队伍”。换言之,“中医学的前途有如万里云天,远大光明,我们的责任,任重而道远。”
“黄金有值,艺术无价!”书法是邓老一生所热爱。2005年,邓老以89岁高龄出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和中医专家组组长。因为是首个国家级中医理论研究专项,邓老高度重视,他先是亲自撰写开题报告会的主旨演讲,后又用毛笔全文抄录,成为目前邓老学术研究中的珍贵档案资料。《中医五脏相关理论继承与创新研究》从指导思想、思路之由来、方法的选择、我们的希望等四个方面,深刻阐述中医五脏相关理论继承与创新研究的整体研究框架和顶层设计,高屋建瓴,提纲挈领,为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研究领域开辟了新的路径。其学术影响之大,时至今日仍备受学界所赞许。该件墨宝现收藏于广东省中医药博物馆。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四海浪平龙睡稳,九天云静鹤高飞。”
百年中医,邓老不老。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历史长河,生生不息。
国医大师邓铁涛师承团队
2020年12月12日
艺术家介绍
邓铁涛(1916-2019)曾用名邓锡才,广东开平人,中共党员,著名中医学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诊法代表性传承人,首届国医大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1932年就读于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1938年正式从事中医医疗。历任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教导主任、广州中医学院副院长、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主任、邓铁涛研究所所长、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曾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委员会第四、五届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顾问,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
邓铁涛擅长诊治冠心病、重症肌无力等疑难重疾,创制有“五灵止痛散”“强肌健力胶囊”等制剂。他创新五脏相关学说、痰瘀相关理论,发扬脾胃学说,倡导寒温融合诊治外感热病,牵头中医诊断学科建设,开启岭南医学研究先河,创新师承教育模式,代表著作有《学说探讨与临证》《中医诊断学》等,曾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0余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毕生为振兴中医事业奔走呐喊,建言献策,为弘扬中医药文化培根铸魂,立下丰碑。
作品欣赏
《铁涛理想》 62×88cm 2011年
《中医五脏相关理论》 60×460cm 2011年
《座右铭》 32×37cm 2005年
《切勿自我从属》 67.5×99cm 1996年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63×26cm 1995年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63×25cm 1977年
《红棉诗》 132×66cm 1955年
1:如果您选乘地铁:
请从地铁3号线“广州塔站"B出口,穿过马路对面的停车场隧道,往艺苑东路方向走(约200米)即可到达珠江美术馆。
2:如果您驾车前来:
请在进入珠江帝景苑正门后沿左边道路驶入即可到达。
3:如果您选乘公交:
121a路、121路、204路、262路、旅游公交2线、夜42路、夜66路公交,均可到达珠江帝景苑总站。
来源:珠江美术馆